PortfolioMaster使用上的兩種方法

申請試用,版本比較,試用心得
回覆文章
頭像
周宏恩SteveChou
文章: 188
註冊時間: 2020年 8月 27日, 19:54

2024年 1月 16日, 10:58

我們知道不管是在SQX(138之後)或是QA中都有PortfolioMaster(簡稱PM)功能
PM功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我們在策略正式上線以前可以不要同時使用相關性過高的策略,因為使用相關性過高的策略等同於你還是只有使用一組策略在進行交易,這樣不但沒有達到風險分散的效果,還有可能在不自覺中不小心就提升了槓桿增加交易上的風險。

在PM功能的設計上你可以使用目標函數或是多個Filter項目進行相關性檢驗,但是往往最困擾的點並不在於使用哪些項目去檢驗,反而是當你要被拿來做PM的策略數量過多,就會耗費大量甚至於無窮的時間在檢驗上。

為了避免耗費過多時間在PM上,我建議大家可以採用以下二種方式:
1.同商品分批檢驗
2.逐步調高組合中的策略數量檢驗

第一種方法先說同商品分批檢驗的部份,這也是我最一開始建議給同學的方式,因為相同商品的獲利策略在相關性上一定會比不同商品來的高,原因就在於同商品所採用的樣本走勢都是來源於同一套價格資料,所以,產出的策略一定有很多情況會是相同(或接近)的,因為屈就於同一套價格資料所以即使不同的邏輯也很有可能會算出相同(或是接近的買賣點),這也是因為在相同價格資料(相同走勢之下)策略能夠獲利的時間點一定都會聚集在一起,如此一來就只會有誰比較早進場或出場的問題,並不會造成最終產出的一堆策略中因為相同時間段的價格走勢你是賺錢但是我卻賠錢(多空方向不同的策略除外)。

所以,你可以先針對相同商品進行分批的相關性檢驗以排除本來就不可能一起交易的策略,最後再逐步縮小範圍(例如:把100組策略拆開成每10之策略一組,每次只評估10支策略分次進行,之後再把評估結果剩下來的策略再次拆成每10支策略一組,依此類推,一直到最終組合出現)

第二個方法是不拆策略但是逐步調高策略中的組合數量,如下圖:
240116001.png
 
這個方法的流程就是一開始先把Min設定為2(因為最小就是2)然後Max設定為3,讓PM去進行組合,組合完之後觀察組合的結果,假設保留下來的投資組合都會有3組策略,那表示有機會再往上增加組合中的策略數量,這個時候就把策略數量限制提升Min改成3,Max改成4再繼續進行PM,依此類推一直到整體保存下來的組合中結果的策略數量沒有再往上增加,此時我們大概率就可以推測這批策略中的低相關性策略數量應該不會再增加,就可以停止繼續進行PM。

以上只是簡單說明兩種不同的做法(在SQX或是QA中都做得到),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大家再提出討論。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回覆文章